數據采集儀的第三方計量校準周期無統一固定值,常規建議為1 年,但會依據設備應用領域、自身性能及使用環境等調整,部分場景會縮短至 6 個月或延長至 2 年,具體如下:
通用常規場景:多數通用型數據采集儀,不管是工業生產中的普通監測用途,還是實驗室日常測量場景,第三方校準周期通常建議為 1 年。像基恩士等設備廠商就推薦每年校正一次,JJF 1366 - 2012《溫度數據采集儀校準規范》也明確建議復校時間間隔最長不超過 1 年,以此避免電子器件特性自然漂移影響測量精度。
氣象等特殊行業場景:特定行業有專屬規范,比如自動氣象站配套的數據采集器,依據 QX/T 291 - 2015 規范,校準周期建議不超過 2 年,不過高海拔地區因環境惡劣,會縮短周期來保證數據可靠,適配氣象監測的長期穩定性需求。
需調整周期的特殊情況:若采集儀用于科研、高精度檢測等對數據精度要求ji高的場景,或頻繁處于高溫、高濕、強電磁干擾等惡劣環境,又或是設備使用頻次ji高,校準周期可縮短至 6 個月;而若設備使用頻次低、處于穩定的室內環境,且連續多次校準結果誤差都遠小于最大允許誤差,經評估后可適當延長周期,比如部分 NI 品牌的 DAQ 設備,guan方就提及可根據客戶需求調整為 2 年校準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