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據采集儀校準結果不合格,核心處理原則是 “停止使用 + 排查原因 + 整改驗證",避免用不合格設備影響后續測量數據有效性。
設備本身問題:檢查傳感器、信號模塊、主板等核心部件是否損壞、老化,或存在出廠缺陷。
操作 / 環境因素:回顧校準過程是否存在接線錯誤、參數設置不當,或校準環境(溫濕度、電磁干擾)不符合要求。
校準設備問題:核實校準所用的標準器具是否在有效期內,是否存在精度偏差。
維修或更換部件:聯系設備廠家或專業維修機構,修復故障部件(如更換損壞的信號接口),或更換無法修復的核心模塊。
重新校準:維修后需再次送第三方計量機構校準,確保誤差在允許范圍內。
降級或報廢:若維修后仍無法達標,或設備已嚴重老化,可降級用于低精度非關鍵場景(如粗略監測),或直接報廢處理。
縮短校準周期:對修復后的采集儀,將第三方校準周期縮短(如從 1 年改為 6 個月),加強精度監控。
優化使用環境:避免采集儀在高溫、高濕、強電磁干擾環境中使用,規范接線和參數設置流程。
建立設備臺賬:記錄采集儀的校準、維修、使用情況,提前預判設備老化趨勢。